中国新闻社

环保标准渐高   中国企业大做“绿色”生意

日期:12月15日   作者:赵建华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赵建华)全球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之时,中国的化工企业对“绿色”生意的投入水涨船高。中国中化集团公司15日提供的消息说,从2006年至今,自己的科技投入年均增速超过50%。颇受业界关注、更加绿色的新一代制冷剂技术研发获得突破,预计产品3年后投放市场。不破坏臭氧层的同时,新一代制冷剂的温室气体效应将大为降低。

中化集团传出上述消息之前,可令臭氧层免遭破坏、制冷效果好的HFC-134a,被视为氟里昂的很好替代品。加入旨在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公约》后,中国强制汽车等行业的生产商停止使用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里昂、改用HFC-134a。

在汽车、空调、冰箱年产量动辄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台的中国,对HFC-134a的需求惊人。但其生产技术一度被垄断在西方公司手中,中国需要为此支付一笔不小的开支。

花费近10年时间后,中国研发出了制造HFC-134a的关键--高活性长效氟化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从试验到量产,再到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国成功完成了这一化工产品的自主研发。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得以改观,进口到中国的制冷剂价格迅速缩水一半。

作为该项技术的所有者,中化集团也获得了回报--自投产至今已获利10亿多元人民币。如今,中化集团的HFC-134a产能已超过3万吨,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生产商。占据中国汽车制冷剂40%市场份额的同时,每年还对外出口1.5万吨这种世界公认的高效环保制冷剂。

这家中国企业的研发并未就此止步。HFC-134a的研发者之一、中化集团下属的中化近代环保化工(西安)公司副总工程师杨会娥介绍说,HFC-134a工业化量产后,中国与欧美的差距缩短了5年。期间积累的经验,让中化加快了研发下一代环保制冷剂的步伐。新一代产品已在小试阶段取得成功,预计3年以后可以推向市场。

如果量产成功,中国将掌握技术创新的主动权。一位中国化工从业人员抱怨说,一旦中国掌握了某项生产技术,掌握优势的西方往往更改环保技术标准。标准一改,西方要么出售定价很高的产品,要么收取高额的专利费,中国只能赚点儿微薄的加工费。如果不能掌握技术创新的主动权,中国只能跟在西方的屁股后边跑,处处被动。

新一代制冷剂之外,意识到科技创新重要性的中化集团还在研发更多可以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的化工产品,大做绿色生意。

中化集团总裁刘德树表示,作为一家从传统贸易企业向产业服务型企业转型的公司,中化不愿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之路,而是力争通过技术创新,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造绿色竞争力,向市场提供绿色环保的产品。这是世界潮流,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今,中化集团的绿色生意越做越大。新一代制冷剂之外,它的绿色农药、环保型肥料生意同样做得有声有色。在绿色生意的带动下,去年这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了3到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