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封面
  • 杂志目录
  • 下一页
  • 浏览情况
  • 往日期刊
  • 主办
    中化集团办公厅
    总编辑
    张宝红
    编辑
    郭凤琳 胡启林
    徐珊 陈路路
    设计统筹
    王向东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中座1116室
    电话
    010-59568089
    010-59568098
    传真
    010-59568890
    邮箱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请与《新中化》编辑部联系
    内部刊物,免费赠阅

独辟蹊径 进入“膜”界

文/

朱建军 化工事业部创新管理部总经理

2017年,四部委联合下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把膜材料上升到国家战略材料高度,位列九大新材料之首。2017年膜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300亿元,其中反渗透膜(RO膜)市场需求每年近1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环保要求不断升级以及海水淡化等因素,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反渗透膜国产化率小于10%,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尤其是在高端应用方面,国外品牌的垄断率几乎达100%。没有脱气膜、没有反渗透膜,就谈不上制造电子芯片等高端电子产品,水处理成本也将大幅提高,相关产业将失去成本竞争优势。

再看自身定位,中化国际创新中心的定位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研发实验室,更是服务于中化国际战略转型、战略发展的支持平台,比如对新产业领域的预研预判等。我们重点关注当前化工事业部及下属各单位所没有的产业方向,比如配方型的电子化学品、复合材料、膜材料等。

我们的研发创新思路是,如果我们有技术、有产品,就去找有市场资源、有渠道的人合作,比如我们的电子化学品;如果我们有平台、有渠道、有市场,我们就去找产品、找技术,比如我们的脱气膜、RO膜。

在膜材料领域,我们从应用研究着手,理解产品、熟悉行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们3个人的团队拿下了4000多万的项目,已形成了完整的特种膜产业规划。由于没有膜产品的生产技术,我们开始寻找技术,扮演“工程商人”的角色。通过近半年的努力,我们找到了可靠的技术提供方,并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

一个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创新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采取的创新形式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华为对研发的投入非常大,但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大量投入基础研究。2002年华为处于起步阶段,任正非的观点是“华为不需要科学家,华为需要工程商人”。而随着华为技术进步,今天华为的产品研发进入到了“无人区”,已从“市场导向”向“技术导向”发生转变,对此他们提出“多元化发展,华为既需要工程商人,也需要科学家”。

华为的发展实践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的不同产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目前,中化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商人。

浏览: 634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