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责任 > 聚焦中化

边境第一村里的家国情怀

时间:2019-05-15     来源:中国西藏网
视力保护色:

40年前,20多岁的多吉次旺在意气风发、精力充沛的年纪踏上了放牧巡边之路。多吉次旺生活在距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11公里的吉汝村,这个安居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村子地处中国、印度两国交界处,距离中印边境仅5公里,有着绵延30公里的边境线,被称为“边境第一村”。

那时的吉汝村没电、没水、没路,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多吉次旺全靠双腿,放牧巡边极其艰难。背上干粮,踏上巡边路,一次巡边要走两天的路程,第一天只能到达村里的高山牧场。夜宿在牧场之中,年轻的多吉次旺也不免有些害怕。

40年的时间里,多吉次旺从步行到骑马到开拖拉机再到今天骑着摩托车去巡边,从以前的两天时间到如今的6个小时,在巡边的岁月里,多吉次旺见证了吉汝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年的“三无”(无水、无电、无路)村落到如今的通水、通电、通路,一排排二层小楼、一条条硬化路,邮政配送覆盖至村,吉汝村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身为摩托车巡逻队队长的多吉次旺如今仍旧走在巡边路上,65岁的他身体依旧硬朗,骑在摩托车上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多吉次旺说:“2018年,中化集团向我们捐赠了100辆摩托车,村民们自觉组成了摩托车巡逻队,义务开展边境巡逻工作。现在我们每天派10个人左右的摩托车巡逻分队进行巡逻,比我们当年走着巡逻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除了摩托车巡边之外,放牧的村民人人都是巡边员。”

图为正在驾驶摩托车的多吉次旺老人。摄影:赵耀

图为摩托车巡逻队的队员。摄影:赵耀

目前吉汝村共有142户,共542人,其中汉藏结合家庭有7户。藏族村民学汉语,汉族官兵学藏语,他们在交流中巩固了民族团结。最初到边境最前线驻点的官兵临时借住在牧民的羊圈里,羊圈里味道大、潮湿,条件非常艰苦。官兵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与村民同巡边、共吃住。帮助村民救治生病的羊、给村民捎带饮用水、为患病村民提供药品等等,军民之间越走越近。多吉次旺告诉记者,以前放牧只敢到离边境线两公里的地方,现在有了人民子弟兵和他们一起,他们现在走到了边境线旁,羊群吃上了丰美的草,他们也不再害怕,因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图为巡边路上军民一起休息吃饭。摄影:赵耀

吉汝村平均海拔5000多米,牧场内生长着优质的高山牧草,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优质的岗巴羊品种。目前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岗巴羊是村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针对这一优良品种,吉汝村成立了养羊合作社,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合作社当中,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分红。合作社现有130多户牧民,绵羊8000多只,21个羊群。目前已完成短期育肥200多只,一只成羊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种羊在800元左右,除了销售成羊、种羊之外,还销售羊毛等副产品。

谈到现在生活,多吉次旺说道:“现在村民感念党的政策好,有了这么稳定、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放牧巡边中去,想守好边、固好土、过好日子。”目前,吉汝村每学年有3500元的中化奖学金和4000元的大学生奖学金,为每个大学生顺利毕业提供保障;医疗救助政策全覆盖,村民保险报销后再通过医疗救助可全额报销医疗费用;每年3500元的生态岗位补助、人均1100元的草奖和每年3700元的边民补贴让村民在收入上大幅提高;村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图为吉汝村。摄影:赵耀

谈到收入,多吉次旺笑着说:“现在一年的收入有五六万元,自己已经很知足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守土固边,维护祖国稳定,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耀 赵二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