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讯》 2003年7月17日
。。邢燕滨是王府井大饭店保卫部的主管、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北京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邢燕滨报名成为了一名抗击非典的志愿者,义无反顾地冲到了离危险最近的第一线。没有人要求,也没有组织给他下达任务,他的“参战”完全是出于一种共产党员一心为国分忧的自愿。
。。邢燕滨当时正休年假,他放弃了休闲,和着汗水与疲惫,把假期放在了北京奥林匹克饭店隔离区,一去就是32个日日夜夜。邢燕滨1997年退伍后回到王府井大饭店工作,军队的锤炼经历使他养成了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这位在部队期间就光荣入党的“老党员”工作后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表率,起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月26日,邢燕滨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海淀区防非典指挥部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的消息,这时单位恰好放起了长假,5月2日,经过选拔,他被第一个通知合格,成为海淀区1000多名候选者当中被选中的8名志愿者中的一个。
。。入选后,他没有把消息透露给太多人,直到快进入隔离区之前,邢燕滨才向饭店保卫部的段经理报告了去向,交代一下工作。但对最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他还是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是“工作调整”,以免年事已高的老人过于担心。他那曾经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父母,得知儿子的决定后给予了充分理解,嘱咐他放心工作,注意安全。
。。5月9日,在经过连续几天的技能培训后,邢燕滨打点行装到已被隔离起来的北京奥林匹克饭店报到。
。。北京奥林匹克饭店的4到10层住的都是与非典患者密切接触者和需暂时隔离的非典康复患者,是海淀区第四医学观察中心。邢燕滨与另外4名志愿者以及其他来自各级单位的派出人员共计28人组成一个小集体住进了7层,每天负责对“密接人员”的监控、体温检测、急需物品递送以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按照要求,他们工作时都穿着两层防护服、戴着防护帽和护目镜,另外要戴两个16层口罩、两副橡胶手套,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盛装”围裹之下,稍一活动就汗如雨下。每天,邢燕滨他们都要带着这样的装备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达到12小时。
。。为有效防护,隔离区内所有的空调和风扇都被关掉了。五六月的天越来越热,气温一度高达30多摄氏度,在防护服的又捂又蒸之下,邢燕滨他们虚脱得十分厉害,工作现场多次有人晕倒。终日在“汗水”里浸泡,邢燕滨他们身上长起了痱子,连皮肤都变了颜色。
。。就这样,伴随着枯燥与单调的重复工作,他在奥林匹克饭店一干就是32天。
。。他告诉记者,那些日子里,冒着被感染SAR S的危险做些工作,伴着与外界隔离的孤单与烦躁与自己意志作战,这都算不上什么。让他感到困难的是,每天还要千方百计做被隔离人员的思想工作。邢燕滨每天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密切关注他们的动静,与他们聊天,安慰他们,鼓舞士气,打消思想顾虑。有一对父子就住在同一层,虽互为邻居但却只能靠电话联系,于是,那个17岁的孩子,就与经常来看他的邢燕滨成了要好的朋友,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在那里,他结交的朋友很多,但因为穿着隔离服,这些人直到临走都还不知道他的模样。
。。一线回来后,母亲讲给他一件事,让他听了之后既感动又心酸。原来,就在他这个惟一的孩子在一线工作的时候,他的老父亲曾一度因消化道出血出现病危。但这位坚强的老共产党员愣是强忍着,即便是在通电话时,也没有将病情告诉在一线的儿子,生怕影响他的工作。5月底的一天,老人突然预感到自己要不行了,就打通了儿子的电话和他说说话,生怕自己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也好能最后听听孩子的声音,记下儿子的音容笑貌。
。。不久前,海淀区政府给邢燕滨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为海淀人民的生命健康奉献了爱心。海淀区第四医学观察中心和区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部办公室也分别给王府井大饭店寄来了他的工作鉴定表和感谢信,对他的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府井大饭店总经理兰海青在得知邢燕滨的事迹后十分感慨地表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邢燕滨平时就表现十分出色。她为王府井大饭店有这样一位员工感到骄傲。(钟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