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中化

“我愿意做科技入户的宣传员”

时间:2009-02-18     来源:农民日报
视力保护色:

2009年2月18日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在与农业部合作共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的过程中。不仅通过测土、赠肥等物质手段支持农民,惠农以“鱼”;还开展讲座、培训、技术指导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力求通过服务最终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强农以“渔”。

              “老师转行成种田好把式

  湖北省天门市皂市镇邱桥村的陈友仁曾经是位民办教师,如今却成了种田的好把式。他逢人就高兴地说,中化不仅化肥好,服务也好,硬是帮助我这个以前不会种地的门外汉获得了好收成!

  原来陈友仁是一名民办教师,村里给他分了12亩地,他犯了愁。正好中化化肥组织科技服务人员和县里的技术指导员在这个示范村开展农化讲座,了解到陈友仁的难处后,他们专程来到他的田里,当场教他如何育秧施肥、施什么肥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等,还给他留了联系电话。

  从此以后,每月中化化肥科技服务人员和技术指导员到示范村里来,都要特地到他家的田里看一看,并不时地提醒他,该追肥了、该打药了、该晒田了……2008年7月,陈友仁生平第一次耕种的早稻收获了,单产达到了700公斤,在全组是最高的;去掉种子、肥料、水费、农药、机械收割等费用,每亩纯收入1010元,11亩早稻共收入了1万多元,他和爱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年10月,他的晚稻也获得了丰收。如今的陈友仁提起种田信心十足,他决心做一个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农民!

                农化服务丰富多样

  陈友仁只是114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里众多受益农民之一。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除向每个科技示范户赠送了一袋化肥(50公斤的钾肥)外,还联合各地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员深入乡村田间,了解和掌握农民的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把先进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他们在示范村开展“农化讲座”,不仅使前来听课的农民掌握平衡优化施肥技术,还面对面地提供专家咨询,解决植保栽培中遇到的问题;对表现突出的问题进行田间指导,现场讲解,手把手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本领;为开展好测土配方施肥活动,他们在示范村进行部分土样的养分含量检测,并把测土结果张榜公布;还根据检测结果和不同的作物种植类型,为村民开出建议性的施肥处方,为合理施肥增加产量、减少开支提高收入立了大功。

  各省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建设中都积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农化服务。在湖南,他们结合示范村启动仪式,充分宣传科技入户和科学种田的意义,并利用仪式立即展开培训。据统计,湖南全省2008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25期,发放技术资料86875份,技术明白纸21914份。

  在广东,他们在3个示范县选择了30个自然村开展示范工作,举办培训班3个,现场指导30多次,免费为农民测试土样上百个,多次向农民提供咨询服务。

             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

  在走访中,很多示范村村民告诉记者,最怕花高价买到假化肥。过去不懂识别方法,经常花高价钱买了中低含量的化肥回来,苦水只能自己咽;而现在中化化肥除了能保证他们用真货外,科技服务专家们还教会他们怎样识别假化肥、怎么科学施肥、怎么科学种田。农民们说,这些知识太有用了!

  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里普遍掀起。湖北枣阳市杨垱镇赵堂村党支部书记杜随成就是在这场热潮中成为该村科学种田的义务宣传员的。原来,2008年6月,该村不少玉米田里出现了不同程度叶片“焦边”,叶片的叶尖和叶缘褪绿区逐渐坏死、叶片干枯、呈烧焦状。杜随成赶紧联系中化化肥的科技服务专家,经专家现场察看,判断不是病害,是作物缺钾,果断提出用追施钾肥和喷施叶面肥的方法来解救。这一方法奏效了,当年村里玉米就实现了高产。真正认识到测土施肥、科学施肥作用的杜随成从此在村里时时处处宣讲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他自豪地说“我愿意做科技入户的宣传员!”

  还有的村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钱没少花,肥没少施,力没少出,但粮没多打。用多少化肥总是凭自己感觉,缺啥也不知道,总以为化肥用得多了,庄稼就能长得好;经过专家讲解,现在明白了经过测土才能知道田里缺啥,用量才能适当,产量也才能增加。

  如今,“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在各地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核心示范户通过运用施肥新技术、农资新产品产生了样板效应,真正让周边农户看见了效果、学到了技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