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封面
  • 杂志目录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浏览情况
  • 往日期刊
  • 主办
    中化集团办公室
    总编辑
    阳世昊
    副总编辑
    郭凤琳
    编辑
    苏 静 梁晓亮
    刘 昕 贾宁远
    设计统筹
    王向东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中座1116室
    电话
    010-59568487
    010-59568098
    传真
    010-59568890
    邮箱
    发送对象
    公司员工
    印刷单位
    京平诚乾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日期
    2021年03月10日
    印数
    10300册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请与《新中化》编辑部联系

为美丽中国打造环境新锐

文/

崔 焱

作为国内率先投入到工业环保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化环境打造了一批标杆示范工程,提出并积极推进环境科技服务生态圈的构建,已经基本实现“三年做强”的战略目标

金融事业部副总裁
中化环境

董事长、总经理

2017年,中化集团确立“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引领、以环境科学为保障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成为集团积极布局、加快培育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中化环境作为中化集团发展环保科学的业务平台,自2018年9月由中化节能环保增资更名以来,在“科学至上”理念指引下,始终围绕集团发展战略,以保障提升主业、服务工业企业,建设美丽中国为使命,积极探索、变革创新,着力解决中国工业环保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环境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致力成为“全面权威工业环保专家”。

三年的探索,中化环境快速成长,从无到有,围绕环保产业链已经基本建成四大业务能力平台,初步形成涵盖废水处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大气治理和环境监测的业务布局,营业收入从2018年公司成立之初的1.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2亿元,实现11倍增长;从2018年增资更名以来,2019年即实现盈利2600多万元,2020年净利润将达到7500多万元,同比实现3倍增长;公司资产规模从2018年5.1亿元增长到2020年17亿元,目前控股10家分、子公司。作为国内率先投入到工业环保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化环境打造了一批标杆示范工程,提出并积极推进环境科技服务生态圈的构建,已经基本实现“三年做强”的战略目标。

直面痛点谋定位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尤其是工业环保领域的污染防治工作还面临起步较晚、行业标准体系不够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种种挑战。

挑战即机遇。中化环境依托集团,尤其是两化整合后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聚焦“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创新环保技术和业务模式,顺应环保行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大趋势,确立了旨在建设工业环保行业引领性业务发展平台的目标,为美丽中国贡献中化力量。

山东大成农药土壤修复项目

融合创新促蝶变

通过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化环境通过融合创新,围绕“平台搭建、能力建设、机制创新”实现了从无到有、三年做强的发展目标,走出了符合自身禀赋特点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组织融合为牵引,搭建业务发展平台。中化环境从2018年40多人的团队发展到目前600多人的公司,组织的深度融合发挥 了重要牵引作用。

第一,通过“项目制”管理模式,建立起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管控系统。新并购公司与中化环境建立了资源共享、能力共享、运营一盘棋,围绕项目全公司组织资源、高效协同的机制。近三年来,中化环境共开展咨询、设计、工程总包、运营调试等环保服务项目超过400项。

第二,利用统一人才发展机制促进人才全面融合。中化环境坚持“以员工的全面发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两年时间内,分阶段搭建了统一的员工双通道发展体系,新并购企业的员工也一视同仁地被纳入该通道体系。截至目前,公司完成了各专业条线的T4评审和T1-3职级认定,并建立起相配套的薪酬体系;围绕组织融合,搭建“2212”人才发展培训培养体系,管理团队“铸剑研讨班”、员工“厉兵融合班”等培训方式促进了人才的全面融合。

第三,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打通组织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全员大讨论、发布文化手册、融入管理体系,形成了中化环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创造价值、追求卓越”的价值共识。通过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党建引领作用,快速促进了新并购公司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融入,增强了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深入的组织融合,中化环境已经初步搭建起以中化环境科技公司、扬州化雨、阿拉尔艾特克、江苏宿迁、辽宁阜新为代表的废水处理业务平台,运营规模达到10万吨/日,建设了扬州化雨二期、瑞盛芳纶、江苏辉丰等重点项目;以上海环信、沈阳中亚、潍坊京泰、宁夏宸宇、安徽阜阳为代表的固废处理业务平台,运营规模达到20万吨/年,建设了辽中、京泰、泉化污泥等重点项目;以上海圣珑为代表的土壤修复业务平台,创新污染场地修复模式,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合同额已经突破10亿元,建设了四川张化、西南药厂 、淄博大成等重点项目;以中化环境科技为主的大气治理业务平台,拥有10余项业绩,建设泉州石化乙烯和炼油改扩建废气焚烧项目、江苏瑞恒一期VOCs工程综合治理项目。

二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构建创新能力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形成战略引领和创新驱动有机结合、研产服密切协同的创新机制。

目前,中化环境已建立起“1+3+N”内部创新模式和依托与高校、技术公司、产业基金等合作的对外开放创新体系。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从公司成立之初投入1416万元到2020年的5800多万元,增长4倍,保持年均106%的增长率。科技创新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拥有79项专利,其中湿式催化氧化、臭氧催化氧化、污泥干化焚烧、污盐资源化等多项自有技术国内领先,带动了潍坊京泰污盐资源化项目、大连中触媒、江苏辉丰和宁夏瑞泰项目等多个项目落地,依托重金属稳定化专利技术获取的贵州天柱项目合同额达3.8亿元;带动中化环境各项资质快速升级,目前拥有水污染防治工程甲级、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乙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多项资质,有效支撑了公司业务发展;促进建成了一批示范性项目,扬州化雨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工业园区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

三是以改革促发展,推进机制创新。以激发组织活力为目的,中化环境实施人才领先战略。首先,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所长,吸收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和专长,具有投身祖国环保事业情怀的人才。截至目前,75%以上的人员都是近两年从不同企业吸引到中化来的,如今的公司业绩证明这支“环境铁军”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其次,坚持多层筛选机制,设置试用期中期评估和试用期评估,全方位评估确保筛选出公司真正需要的人才。

为进一步激发出全体员工的干事创业激情,公司还逐步建立起了系统的激励机制。以创造价值为导向,围绕业务价值链条核心环节,建立并实施“创业合伙人制”“项目收益分红”“项目跟投”“市场开发激励”“设计人员工时制”“工程人员GPS激励”,设立“技术创新激励基金”,配套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机制的创新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为干部的担当作为提供了保障。

三年时间,中化环境的业务从起初的东北和江苏个别项目跨越进入全国市场,通过“专业+区域”布局,结合正在筹划的两化重组战略和业务布局,在全国主要省份都已开展项目。

2020年5月,中化环境入选国家“科技改革示范企业”,成为204家国家科改示范企业之一,这将在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激励手段、创新动能等方面给予公司更加充分的施展空间,中化环境将借势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将政策红利迅速转化为经济和财务红利。

构建生态展未来

“十四五”即将拉开序幕,未来的五年将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意义更加重大。中化环境将继续把握大势,科学谋划,乘势而上,打好公司“十四五”第一枪。

公司将以“价值共创共享”理念构建环境科技服务生态圈,创新环保行业发展模式,协同在环保产业“价值链”中能提供价值的参与者为环保服务提供全链条的完整服务,着力打造成为工业环保领域推动行业发展完善、参与标准规范制定及运作,推动环保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的“生态型企业”。

未来五年,中化环境将以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为手段,通过技术工程化、技术装备化,全面提升EPC工程能力、投资及运营管理能力,为工业园区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环境服务与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为农业有机固废处置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中化环境还将努力实现同时做强、做大。2025年,营收要实现100+亿元,利润要实现10+亿元,资产规模将130+亿元。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启航正当时。面对发展新机遇,中化环境人将坚定信念、直面挑战、勇往直前。“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起环境新锐、中化新锐。

浏览: 359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