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封面
  • 杂志目录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浏览情况
  • 往日期刊
  • 主办
    中化集团办公室
    总编辑
    阳世昊
    副总编辑
    郭凤琳
    编辑
    苏 静 梁晓亮
    刘 昕 贾宁远
    设计统筹
    王向东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中座1116室
    电话
    010-59568487
    010-59568098
    传真
    010-59568890
    邮箱
    发送对象
    公司员工
    印刷单位
    京平诚乾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日期
    2021年03月10日
    印数
    10300册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请与《新中化》编辑部联系

万华化学:创新成就卓越

文/

中化创新管理学院

万华系统创新观

“创新成就卓越”是万华的slogan,也是其发展秉持的信条。在原引进技术老化、国外同行技术封锁、新技术进展遭遇瓶颈、生存陷入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万华深刻体验到真正有市场潜力的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的。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万华将巨大的生存压力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动力,终于从引进国外二三流技术起步到如今成为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聚氨酯单体跨国企业。

早在1999年,万华就开始实施“创新工程”,提出“体制创新是前提,观念创新是先导,技术创新是主线,管理创新是基础,文化创新是保证,人才是创新的关键”的系统创新理念,一以贯之,践行至今。

体制创新是前提

自1978年8月,万华前身——烟台合成革厂成立以来,万华42年来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体制改革创新史。

1995年,进行第一次企业制度改革,由工厂制改为公司制,成立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

1998年,剥离优质资产MDI,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继续推进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改革改制,按照“精干主业、剥离辅助”的思路,实施积极的“瘦身强体”紧缩战略;

2001年,登陆资本市场,成功在A股挂牌上市;

2006年,实行员工激励改革,进行骨干员工持股试点;

2008年,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为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工公司起到决定性作用;

2011年,跨出国门,成功并购宝思德,“烟台万华”始向“全球万华”转变;2013年,公司更名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着手整体上市,进行职能部门裁撤,大幅压缩管理层级,使组织结构更加精干扁平;

2018年,整体上市获批准标志着万华从1995年开始的体制改革,历时23年终于基本完成。万华成为拥有国资、员工持股、外资及各类社会资本的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公众公司。

观念创新是先导

在万华的发展史中,领导者始终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一系列观念创新。面对艰难而屈辱的技术引进历程,公司树立“只有创新才能为万华创造未来”的观念,提倡“敢想敢干、尊重科学、快速行动、锲而不舍,没有不可能的事”的自主创新理念。

在市场竞争方面,万华提出“凡是不适合市场竞争的,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必须改革创新;怎么适应市场竞争,怎么适应生产力发展,就怎么干”的创业思维。

在客户服务方面,践行“四个24小时”服务理念,即24小时客服热线、24小时反馈客户问题、24小时客户到货、24小时现场处理投诉,切实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客户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8%以上。

技术创新是主线

万华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第一核心竞争力来培育,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已成为万华化学经营业绩快速稳步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万华集中力量搞核心技术开发,实行总部、区域和生产基地三层次的研发组织结构,形成从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工艺流程优化到产品应用研发的创新型研发体系;建成分布于烟台、北京、宁波、珠海、美国休斯顿、欧洲匈牙利等地的研发中心,实现“创新万华”的全球化研发布局;组建“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同时,大力推动开放式创新,与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管理创新是基础

1999年初,万华为解决原料供应问题,推出原料采购“比价管理”办法,当年为企业节省750多万,相当于当年50%的利润。

尝到管理创新甜头的万华,借鉴全球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最佳实践,成功引入以六西格玛为中心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翰威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杜邦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基于战略和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面向全球化的信息化运营体系,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OHSAS18000国际性安全及卫生管理体系三大体系认证,使万华的企业管理快速与国际接轨。

在科研管理方面,实施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制,赋予项目经理科研奖励分配权,建立专题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相结合的矩阵组织体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实现全球产供销一体化协同、全球生产基地和资源一体化协同和全球各事业部产品一体化协同,极大提升了供应链周转效率。

文化创新是保证

企业文化与时俱进地创新,成就了万华人“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客户导向、责任关怀,感恩奉献、团队致胜”的核心价值观。

以安全保密理念为例,走进烟台万华工业园内,会看到搭乘班车的员工非常自觉地两人成排、三人成列地在路上走着。公司领导更被要求率先垂范。2019年元旦后上班第一天,万华集团发布“一号文件”,针对董事长廖增太把手机带进控制室的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这让1万多名万华员工“倒吸一口凉气”,深刻体会到万华严格管理的决心。

与此同时,万华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文化理念“入脑入心”。百对新人集体婚礼的浪漫殿堂、万华家庭日的欢乐海洋、运动会、“感恩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增强了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人才是创新关键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万华始终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培育,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建立与公司行政职务对等的“研发/管理职务职级双序列体系”,实行员工持股激励。同时,提供包括七险一金、通勤班车、周转住房、购房无息贷款等丰富的福利保障,集团高管每月会与10名一线职工一起喝咖啡、聊家常,解决实际困难。

2019年,万华大学成立,聚焦领导力、专业化和职业化,开发和设计了诸多高质量的培训项目;建立全方位的导师制,从总裁到主管必须给员工授课;高潜人员上级与高潜人员一起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支持学术带头人每年必须出国参加专业对口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等。

通过一系列举措,万华把人才牢牢“绑”在“战车”上,为企业的每一次飞跃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2019年,万华研发人员占比15.25%,超过巴斯夫的9.35%,毋庸说其他化工企业。万华大胆启用年轻干部,逐步形成精良的干部梯队,现有1.3万余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1岁,可以预见“工程师红利”即将形成。

万华化学作为中国民族化工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通过40余年的体制、观念、技术、管理、文化和人才等一系列创新完成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既赢得了发展,又积淀了未来。

当前,中化集团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持续发力,不断通过落实全面对标,缩小与行业领导者的差距,万华化学作为本土国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对象。

浏览: 4670 次